(六)全力以赴优生态,谱写绿色新篇章

  忠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环境整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实施挥发性有机物“1246”提级治理,持续削减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实施水环境质量考核,高标准完成水生态专项巡察整改,石化区建设“污水零直排区”省级标杆园区,市控及以上断面水功能区达标率、水质优良率分别达100%、83.3%。创建省级“无废城市”,建成国家级“无废石化基地”和60个“无废城市细胞”,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利用率99%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深化“生活垃圾分类”,“两点一房”改造覆盖面提升至95%以上。

  推动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石化建安高效节能装备制造等重点双碳项目建设,争创减污降碳国家试点。深化绿色制造“521”工程,实施降碳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创建三星级及以上绿色工厂40家。推进石化园区循环化、绿色化改造,加快配套动力中心建设。促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完成光伏装机容量30兆瓦,探索布局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项目,逐步实现多能互补和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强化生态保障。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完善环保问题整改闭环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一张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数字统管”。深化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配置方式和交易改革,试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应用。高标准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建成清水浦泵站,推进庶来闸站扩建工程,实施万弓塘河、前大河等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后海塘生态湿地二期。谋划“海塘安澜”二期、甬江塘镇海段提标等重大项目。深化“森林镇海”、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调查。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万平方米。

  (七)全力以赴强三农,绘就乡村新画卷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先行”主线,塑造“1811”工作体系,提升“绿色都市农业强区”新风貌。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5.1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4000万斤以上,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0.9万亩,新建澥浦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抓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建成市级千亩蔬菜保供基地,蔬菜产量达到8.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能力超3万头。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实施涉农科技项目12个,创建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推进南岚湾水果番茄精品园二期、蛟川市级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新增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个以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镇美乡村工程,建成1条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带、2个省级未来乡村和1个市级艺术赋能村。实施农房建设“十百千”工程,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3个。持续深化农村“三大革命”,启动澥浦、蛟川等多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5%、91%。争创省级“5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体系集成建设区。

  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实施集体经济持续巩固提升行动,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进股权活权赋能,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到1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健全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激励机制,推动南岚湾澥浦片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鼓励多主体多方式参与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开展“产业 ”精准帮扶行动,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20%以上。实施“镇农数字”工程,完成4个省市“先行先试”项目落地。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引进培育“五类英才”50人,打造省市示范性青创农场1家。深化农合联改革,创建省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深化改革实施区。

  (八)全力以赴惠民生,展现共富新图景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民生保障更暖心。把保障和促进就业作为“扩中提低”的根本前提,新增就业1.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构建“全龄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健全“5 n”托育服务体系,推进5家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实施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一体化运营,开工建设九龙康养中心,建成招宝山街道西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提升医保惠民水平,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困难群体托底保障政策体系,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完成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11处。优化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

  公共服务更贴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夯实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基础。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扩容提质,新建临俞规划小学等工程,投用明德书院等教育项目6个,新增学位5070个。统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施体育、艺术工作监测报告制度,强化创新人才培育,打造“科学家之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深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巩固“双减”成果,完善家校共育机制,营造轻负高质教育生态。深化医共体建设,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完成区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贵驷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施“雄镇医学高峰”计划,打造急诊医学、儿科学等5个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推动“七个周边、三路两侧、十小行业”整治。建设品质文化之城,加快龙赛体育中心、镇海美术馆、镇海音乐厅等重点文化项目进度,新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谋划建设综合性博物馆,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520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5平方米,创建国家蹦床运动示范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9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