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围绕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优存量、扩增量”两篇文章。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拿出硬措施、用足真功夫,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全力以赴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一是加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抓牢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三个维度”[6],超前布局一批高端项目、平台项目、生态项目,突出抓好过亿元项目150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用好用活政策资源。积极向上对接,力争列入省、潍坊重大重点项目25个以上,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10亿元以上。强化与省新动能基金、招商局资本、中垦基金等机构合作,新成立产业基金3支、规模20亿元以上。密切联系光大集团、省财金集团、潍坊市政金控股集团等央企国企,深化资金融通、国企改革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着力培育优质产业项目。强化要素高效配置。鼓励企业“腾笼换鸟”,盘活存量用地,力争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存量资源2500亩,新增土地指标1000亩以上。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突破5亿元。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争取碳金融绿色项目融资实现突破,发行企业债券超过10亿元。
二是持续深化企业划型服务。做强龙头企业。集中资源支持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加速推进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建设,新增上市受理企业2家。做优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省瞪羚企业2家。做大中小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常态化开展服务指导,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载体空间。优化园区布局。聚焦头部产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智能网联专用车产业园、悦东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十大园区建设,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高地。推动集约发展。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严格能耗排放、研发投入、亩产效益等入园标准,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承载能力。优化提升园区道路、管网、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示范建设,积极推动风电项目布局,有序开展科技创新、商务培训、贸易物流等设施共享共建,为企业入驻提供强力支撑。
四是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大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当好市场主体的最强后盾、最佳搭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线上“云办理”、专家“云评审”、现场“云勘验”应用范围,高频事项网办率实现100%。推广“拿地即开工”“协议即开工”模式,确保重点项目审批效率提升70%。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广“五证同发”[7]经验,持续深化“项目管家”一线工作法,实施普惠式“帮办”服务。畅通“政商”诉求直通直办渠道,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问题,全力打造“在诸城•诸事成”政务服务品牌。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落实好减税降费和国家、省、市稳经济促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提高政策直达快享覆盖率。
二、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深刻把握产业加速迭代趋势,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是实施优势产业链突破工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支持福田汽车加快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推进义和车桥新能源微卡电驱动前后桥总成、大业20万吨高性能胎圈钢丝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千亿级商用车制造产业集群。健康食品产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并购、电商赋能等方式,引领食品企业整合重组。重点推进得利斯10万吨预制菜二期、惠发年产8万吨速冻食品加工、齐赞智能化肉制品研发加工等项目建设,支持佳士博赴港交所挂牌上市,争创500亿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推进谷雨生物科技生态康健联产、信得高级别生物制品研制、根源微生物制品产业化等项目建设,促进产品向更高技术含量、更高价值方向延展,打造500亿级“雨林型”[8]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服装纺织产业。支持新郎、桑莎等企业积极探索基于消费需求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发展数字化“犀牛工厂”[9]和敏捷智造供应链,打造优质畅销品牌,加快向时尚智能制造转型。
二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氢能产业。积极对接行业领军企业,推进绿氢制取、奥扬制氢加氢装备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质子交换膜等核心部件项目,布局“制、储、运、加、用”五位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重点推进迈赫机器人智能焊装装备系统及机器人产品升级、辰榜数控年产1800台工业母机、国元新能源矿用机械设备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成创新、高端拓展。新材料产业。依托悦东新材料产业园,积极招引高端涂覆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等前沿绿色项目和头部企业,加快推进汇智领航船舶高性能材料、永创年产20万吨呋喃树脂、泰盛化工年产10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等项目建设,打造半岛地区新兴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示范高地。电子信息产业。支持凯瑞电子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泰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华辉通信5g智造中心等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达效。
三是实施数智赋能开拓工程。深化“互联网 ”行动。开展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10家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10]。推进生产过程智慧化。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持续推进“百项技改、百企转型”,实施高强度紧固件智能化生产技术改造等技改项目100个以上。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绿色工厂2家以上。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11]、数字孪生[12]、元宇宙[13]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虚拟产业园、多融数据平台等应用场景,完善提升福田汽车车联网、惠发食品健康预制菜供应链、盛途科技云津共享制造等平台功能,争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