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苏州“未来城市新中心”。围绕“布产业、聚人气、出形象”,全面落实太湖新城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规划建设太湖新城cbd总部科创区、花港湾、运河科创学镇等重点片区。cbd总部科创区招引优质总部项目不少于8个,签约数字经济项目不少于70个。高标准打造国家级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亨通争创国家级“双跨”平台,争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落户。加快花港湾片区亨通、京东方等项目落地,推进会展中心开工建设,确保市级国资参与花港湾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力争云梨桥畔沿运河景观带开工建设,完成盛家厍老街“微更新”,垂虹人文街区部分完工对外开放。推进吴淞江整治工程,提升太湖大堤、苏州河、柳胥河等沿岸功能品质,实现中帆协长三角帆船运动发展中心实体化运作,推动东太湖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

  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构建“北融主城、东接上海、西拥太湖、南联浙江”区域发展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深化一体化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高铁以及东太湖、苏州湾双隧道等互联互通项目工程进度,加快苏州南站、盛泽站建设。积极推进如通苏湖、太湖新城智轨、苏同黎快速化改造、浦港路东延等项目,完成江陵路快速化改造,全面融入苏州“大中环”交通圈。深化示范区电力共融互通,推进吴江(嘉善)特高压变电站4回500千伏线路规划建设。强化与苏州全域、上海、南浔等地协同发展。做好援藏、南北结对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工作。

  (二)发挥民营经济领先优势,加快建设产业创新集群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挥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省创新型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优势产业创新集群。

  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做优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七大重点产业,支持企业向集成电路、高性能纤维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细分领域挺进,完成中小企业“小升规”50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5家,推动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超4000亿元,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10家以上。启动新一轮“智改数转”,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向中小企业延伸普及,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和工厂10个、省星级上云企业100家,支持龙头企业创建“灯塔工厂”。

  推进科教人才一体发展。加快推进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二期建设,争取科技部、教育部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依托苏信学院、吴江中专、丝绸中专等院校,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迭代升级“55352”人才政策体系,引育海内外科技人才项目不少于300项,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人才25位、市姑苏领军人才50位。推进“基金 人才 项目”全链条创新,“苏州湾创投壹号”新增注册规模超150亿元。

  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加大高企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000家、“瞪羚”企业50家,实现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25件。加快创新联合体建设,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个,共建研发机构累计超40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年度使用科技创新券企业达100家,积极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扩大有效需求,巩固拓展经济向好态势

  积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大力提振发展信心,扩投资、促消费、畅循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恒力环企中心、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盛虹储能、迈为光伏新型电池成套设备等24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639亿元。持续强化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加快引进投资大、效益好、产出高的优质项目,确保工业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在30%以上。把握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窗口机遇,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利好,争取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超40亿元,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大盘子”。发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走出去”“引进来”步伐,推进外资外贸更高水平发展,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以上,引导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更好发挥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吴江综合保税区、盛泽国际贸易集聚区等开放平台作用,在制度、产业、平台联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招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着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和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

  充分激发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保持批发零售稳定增长。用好古镇、美丽河湖风光带等特色资源,大力提振旅游、休闲、度假、研学等消费,实现旅游总收入172亿元、增长8%。充分释放养老、育幼、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潜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力争6%。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探索农村闲置住房租赁合作、工业邻里中心发展。大力引进头部商业运营企业,推进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建设,优化商圈服务形态,汾湖高新区建成总长2.5公里的黎里、芦墟2个特色古街区,东太湖旅游度假区建成总长2.8公里的滨湖休闲带、阅湖大道商业街、万象汇商圈3个特色街区。积极发展首店首发、直播电商、夜间经济等新经济,注重促消费活动的拉动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2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