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稳主体。围绕“三无”“三可”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不见面审批”系统,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群众办事“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 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搭建平台增主体。做大做强开发区、双创基地、特色专业镇、网络流量平台等各类平台,吸纳更多食品加工、手工制作等中小微企业入驻乡村振兴产业园,为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提供条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平台承载力、创新力和引领力,使各行各业的市场主体有发展空间、有完善设施、有配套服务。
(五)集中力量强农兴农、振兴乡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推动农业全面提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突出抓好稳粮保供。把稳粮保供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坚决落实“一抗两保一防”政策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完成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机补贴购置项目,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3亿斤以上。实施县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新建6座标准化储备库。组织引导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探索开展以店湾镇为重点的采煤沉陷区搬迁后耕地托管试点工作,选择管家堡、张家场、小京庄3个基础条件好的乡创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区。
推动特优农业发展。打响用好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建设1个有机旱作农业整体推进示范乡、1个示范村、1个千亩核心示范片,沿长城旅游线打造1个省级万亩特色产业观赏作物种植基地。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大“雁云白羊”等自主品系培育力度,实施惠鑫牧业肉牛养殖、圣云农牧肉羊繁育等项目,提升养殖业规模和水平。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全力推动桶装大同刀削面、同冀特色农副食品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培育1家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持续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加大乡村建设力度。统筹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对乡村建设进行一体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分类推进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造农村户厕1530座,新建“四好农村路”8.3公里,完成10个美丽宜居示范新农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乡村环境全面提升。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兜牢兜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底线,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用好用活衔接资金,确保资金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六)集中力量规划建设、精细管理,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城乡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扎实做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格局。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围绕左云开发区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口集聚、交通物流、生态环境等功能需求,积极推动大县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坚持以业兴镇,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品质提升行动,重点实施好老旧小区改造、县城小街小巷改造、居民小区管道天然气主管道建设、新建平乐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林河桥维护等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力推进2020年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项目,年底前完成剩余房屋建设和分配工作。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大同实施方案涉及我县建设任务,年内实施朱家窑——西石山、辛堡子——杜家沟道路改造等工程,推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左云段全线贯通,建设21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风景道,持续完善城乡路网。实施名城保护与修缮行动,启动古城旅游开发规划设计和古城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长城脚下古韵边塞城。
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开展停车专项治理,挖掘盘活停车场资源,改造增设公共停车位44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题。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工作机制,推进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扎实开展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建设,深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消除“脏乱差”,推动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七)集中力量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左云发展的底色。
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持续降低能耗强度,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