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考虑了当前发展环境和我县支撑条件,总体原则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按照“三个坚持”[8]工作原则,做到“六个强化”:
强化发展思维。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用发展破解涞水前进道路上的难题险阻。强化项目支撑。念好“实、考、保、包、促、评”六字经,营造谋项目、抓项目、促项目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上显身手、论英雄。强化人才引领。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支持政策、体制机制、平台打造等方面,探索针对性强的措施,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化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行“多评合一”[9]“标准地”[10]改革,着力把涞水打造成干事创业的热土、投资发展的沃土。强化为民宗旨。始终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开展的最终评判,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民生事业发展水平。强化安全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做好2022年政府工作,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着眼区域协同,持续打造发展高地,建设开放涞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紧紧把握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推动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发挥区位优势,用好“引”字诀。面向北京,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落实市委“京保协作五个一”[11]行动,研究疏解清单路径,做好承接前置准备,让涞水成为外迁的首选之地。面向雄安,抓住优质企业和重要科研院所设立机构、布局产业的有利契机,实现联动发展。引进人才,发挥好“院士周末工作坊”“涞水发展战略高级顾问”作用,落实人才“双十条”[12]政策,为涞水发展“增智、引智”。突出重点,研究京雄保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融入“京雄保一号绿道”[13]建设。
加快园区建设,走好“撑”字棋。高标准编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智造园区及市政公用设施ppp项目,提升园区“九通一平”[14]水平。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一支懂产业政策、懂市场运作、懂项目管理的专业团队,当好为企业、项目服务的“店小二”,持续向高等级开发区迈进。研究制定项目用地管理办法,用足用好河北省《关于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十条措施》,探索务实高效的土地供应方式,加快处置闲置土地,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创优营商环境,打好“保”字牌。强化政策保障,帮助企业减负纾困、安心发展,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措施落地生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网上审批、一网通办,提高服务效率,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达产。树立正确导向,以“治顽疾、强法纪、树正气”综合整治[15]为抓手,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法律和规矩意识,积极投身项目发展和服务。转变工作作风,用好“早餐会”等制度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
(二)着眼创新驱动,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力涞水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积极面向12个省级主导产业[16],对标市“7 18 n”[17]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五大行动”[18],构筑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招商引资为出发点,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推进“双千工程”[19],聚焦五大产业[20],精准建立招商引资清单,拉长技术链,完善产业链,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丰富招商载体,依托中电科、北京公交、隆基泰和、中南高科开展以商招商,打通高端资源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强化与航天二院、三院合作,建设京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展全民招商,用好11·28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平台,年内实现认定落地项目不少于25个,亿元以上产业类开工项目不低于6个。
以项目建设为落脚点,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健全包联机制,全程帮办代办,为项目建设留足时间;强化要素支撑,用好政银企对接会,优化土地供给,为项目建设留足空间。加强环保支撑,优化环境监管正负面清单,将重点项目依法依规纳入“白名单”。重点推进新发地国际花卉产业园、新加坡南洋商用机器人总部基地、晟鑫钢结构项目开工建设,中南高科涞水智创产业港、隆基泰和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部分厂房主体封顶。
以产业转型为突破口,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引导红木家具、铜火锅、珐琅、玻璃器皿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野三坡景区,培育壮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打造信息数据、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快速优质发展,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鼓励支持企业上市,加大挂牌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年内新增1家上市企业。
(三)着眼品质提升,不断提高城建水平,建设宜居涞水
城市建设管理,共情才能共赢。全面落实“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要求,围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创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
把握当前和长远,让城市格局更宏大。坚持对标对表,锚定城建指标,以“十个一”[21]为抓手,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实现城市、产业、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六个并重”[22],点、线、面相结合,打造“城市会客厅”,推进城市高标准“双修”[23]和高品质更新,谋划“望山看水”的眺望系统,塑造“优美天际线”。坚持绿色提升,建立“一带、多园、多点”[24]绿色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