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未来科学城在全国科学城建设和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引领昌平高质量发展和支撑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作用。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保障昌平实验室主体工程完工,促进央企参建怀柔实验室,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推动设立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探索催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昌平路径”。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制造等方向,实现生命科学领域的引领性成果突破。鼓励央企、高校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围绕氢能、先进储能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有组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办法,建立实验室、高校、央企科技成果库,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标杆孵化器和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加强技术经理人、“科技副总”队伍建设,促进研发经济破题。

  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实施中关村昌平园“1 3”改革发展提升方案,落实新一轮先行先试措施,加快扩区增容和腾笼换鸟。生命谷在扩容中增强贡献,加快生命园三期b、c地块开发建设,推动生命谷前沿科技转化中心、产业化中心等项目开工,加快标厂项目导入优质企业。聚焦打造生命科学创新走廊,梯次实施沙河生物医药产业园、马池口国际医疗器械城等项目,加速释放“核爆”效应。能源谷在搞活中优化生态,加快中国电子、航天科技等项目建设,推动中石油、南方电网等优质资源导入,新增一批融通创新平台,提高央企“三率”、吸引培育民企聚集,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做好“科学 城”文章,实施生命园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投用华润未来城市等商业空间,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全域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深化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未来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二期竣工,加速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落地,承接高校科技创新成果20个以上。发挥沙河高教园区理事会牵引作用,开复工北航图书馆等5个高校项目,推进配套功能区社区会客厅等首批项目建设,引入更多重点实验室和高精尖中心。实施高校联盟“北斗星链”行动计划,新建3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校开放办学、资源共享、学科共建。

  实施教育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系统推进优先发展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北师大直属生命园学校等项目,竣工人大附中昌平学校二期等4个项目,提速清华、北大基础教育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5100个。竣工流村镇中心幼儿园等5个项目,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健全“1 n”人才政策体系,引进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广人才服务管家模式,提升国际人才社区品质。支持产教融合基地、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培养更多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用好火炬科创学院产业基地等平台,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3 2 1”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未来产业。

  加速主导产业聚链成势。制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抢占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产业发展先机,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强链延链补链。提速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进程,领跑基因技术、医疗器械等关键赛道,落地全市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挂牌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百济神州等项目建设,推动爱康宜诚等项目竣工达产,实现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增速达到7%。推进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保障恒泰万博等项目开工,打造福田氢能产业生态圈,推动先进能源产业产值增速达到7%。加快先进制造业能级跃升,制定新型工业化行动计划,冲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加快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超过6%。促进产业空间与项目需求精准匹配、有序释放,推动水屯工业区、崔村工业区等地块供地,强化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瞄准创建首都科创金融示范区,引入一批私募基金和持牌机构,新增上市挂牌企业8家以上,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组建先进能源产业母基金,新增基金10支以上,推动母基金群规模超过370亿元。完善企业全周期融资链条,推动存贷款余额增长11%。实施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扩大研发设计、工程技术等领域规模,力争产业收入达到430亿元。深化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鼓励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市场化应用,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20亿元,争创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积极培育软件信息、租赁商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教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一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增亿元营收楼宇6个。

  推动文旅农产业深度融合。释放明文化论坛品牌效应,谋划建设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串联十三陵、居庸关等景区,打造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加快推动毛毛镇音乐森林公园、融创冰雪城等项目,丰富“昌平礼物”,推动旅游收入增长7%。实施慢行系统“三网融合”规划,办好环西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北京骑行第一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快昌金路农文旅融合提升等项目,增强农业嘉年华、魔术大会等活动影响力,新增一批星级民宿和网红打卡地,擦亮全域旅游金名片。

  打造首都数字经济北部增长极。落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中软国际新总部等项目建设,实现小米未来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达到2100亿元。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广人工智能、算力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5个、上云用云中小企业40家以上,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1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