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文创产业。实施“文化 ”战略,全力构建“一核一廊一带多园”文化创意空间格局。打造古城文化创意核心区,吸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旗舰品牌集聚,培育数字文创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金廊青年文化创意走廊,深度挖掘彩塔板块盛京城廓文化及功能。打造浑河文化休闲集聚带,发展体育运动休闲、文化娱乐、戏水游玩等滨水文娱产业。加快建设叁叁音乐主题工厂、剧本秀等新兴产业园区,推进区文创中心、古城文创基地等文旅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推进商贸转型。升级优化传统商圈,引入头部企业培育壮大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现代商贸业态,增强五爱、南塔等传统商圈消费体验、业态融合、文化氛围,推动商贸流通业品牌化发展。培育新兴商圈消费生态,推动前海环球汇、仁恒居等新兴商业体开展聚人气、助消费活动,引进体验式、沉浸式新兴业态和品牌店20家,打造多元休闲空间和消费场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引培研发设计、人力资源、科技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企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健康、养老、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金廊”、中科文萃数字港建设,引进软通动力等国内头部企业,联合中科院所,加快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片区,引培100家企业,形成5栋载体空间。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一网统管”“好盛京”系列应用场景示范应用,启动“数字沈河”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提升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丰富数字场景,全力建设北站艺术区产业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等新模式新业态,创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

  壮大楼宇经济。做大做强中国楼宇(总部经济)标杆城区品牌,打造“空中产业园”和“云中金融街”。开展特色楼宇培育,打造“一楼一品”主题楼宇,培养25个“亿元税收楼宇”,实现楼宇特色化和专业化蝶变升级。实施老旧楼宇更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高存量空间的增量价值。创建楼宇联盟,升级楼宇服务平台,引领楼宇企业集群化发展。楼宇是土地“深加工”后的高级资源,是沈河区潜能所在,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坚持以楼聚产、以产兴城,全力打造东北区域楼宇经济第一强区、总部经济第一强区,使其成为点燃沈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实现50项“好办、易办、智能办”服务场景。建设“沈河数智厅”,设置卡座式无差别受理区、全程自助服务体验区,推行“不来即享”“精准办”服务模式。加快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强化法治引领,以长效机制巩固省委专项巡视整改成果,不断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常态化实施助企护企执法监督专项行动,打造公正文明执法环境。“三直一快”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健全完善区属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区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划转等方式,引导国企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加快培育竞争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的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产需对接、供销对接、政银企对接、科技成果对接、人才培训、物流运输等服务平台,构建政务服务进网格“三级”助商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精准服务。明年,我们将实现100户“个转企”,力争推动80家中小企业迈进“四上”企业,再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驶向快车道!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做好业态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进一步畅通辐射东北区域的进出口贸易便利化通道。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集“一院、两基地、两街区 八中心”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五爱(南塔)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持续增长。实施开放合作工程,制定出台“安商、富商、以商引商”政策,创新开展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产业招商、蹲点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0个。高质量举办服务业开放创新峰会、特色楼宇场景发布等大会,每月组织开展场景推介、高端论坛等开放活动,生动展示“活力沈河、魅力沈河”的开放形象,切实把中心城区的高端形象立起来。

  (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努力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取得新成效。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深入实施“安全、乐学、成长”的“幸福教育”工程,实现全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全覆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验学校东校区等5所学校建设,完成6所学校操场提标改造。深化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进4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810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考评制度,构建完善的“三级巡课”“五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制定实施提升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三年行动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力争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突破50亿元。与“四所两校一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国家高新区南塔片区、药大生物研发产业园、农大生态农业产业园。积极对接辽宁实验室战略,力争在数字经济和农业科技等领域新建省重点实验室和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创新主体梯队培育机制,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6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