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足实体经济,壮大经营主体,努力在盘活市场上取得新成效。坚持做活市场与促进消费并举,全面消除疫情影响,促进实体经济加快恢复,打好经济复苏主动仗。2023年,市场主体增速力争达到10%以上,总量达到1.8万户以上。一要全面兑现政策。落实落靠国省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振兴发展民营经济45条,深入宣传《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绥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人才引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政策惠享绿色通道,帮助企业申请贷款周转、鼓励“个转企、小升规”、支持县域品牌发展、降低企业成本等扶持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发展活力。二要全心做优服务。建立健全“领导包联、部门包抓、一企一策”帮扶机制,精准帮扶企业解决筹资融资、招商合作、科技创新、用工培训、产品营销、环保安全等方面困难问题,帮助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突破瓶颈、恢复活力。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积极做好金融顾问包联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依法保护企业利益,坚决惩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要全力优化环境。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行动,推动人民办事中心高效规范运行,探索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积极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承诺制 标准化 全代办”等惠企举措,打造“12345、有事找政府”服务品牌,让人民群众办事更省时、更省力、更省心。四要全速激活消费。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行动,持续举办“消费促进”系列活动,通过节假日促销、政府引导消费、直播带货、订单销售等营销模式,全力引导居民消费,做活市场主体。鼓励餐饮、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场所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小店经济”。全力培育休闲、订制、康养等消费新业态,招引连锁商场、特色餐饮、知名品牌入驻经营,持续繁荣城市经济业态。积极争取发放消费券,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更新消费。大力发展“宅经济”,完善物流快递、外卖配送模式渠道,推动实体经济线上发展。积极组织参与哈洽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常态化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行动,引导经营主体走出去,拓宽域外销售渠道。
3.紧扣富民增收,拓宽渠道路径,努力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新进展。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全力走出一条多元化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保持粮食丰产丰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维持在110万亩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一是开展土地托管促增收。要以整村托管为基础,整乡托管为目标,通过集体托管、跨村托管、垦地合作托管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土地托管经营,全面解放生产力,实现土地、务工双增收,推动克音河乡实现整乡托管,2023年力争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130万亩以上。二是做大特色产业促增收。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大做强上集大蒜、泥尔河粘豆包、绥棱镇杨老奤酸菜、靠山干菜等优势产业。依托泷安科技发展食用菌、干菜等订单农业,带动小菜园、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7万亩,省级菜园开发利用村发展到34个。持续做好旅游经济,围绕绥四路特色旅游带,发展壮大阁山十六井农旅采摘园、绥中棚室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园区等特色采摘园和生态农场8个。充分利用库坝水域资源优势, 探索发展特色渔业养殖。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一禽”,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三是推行科技兴农促增收。巩固拓展上集镇宝田村、靠山乡富国村等9个智慧农业平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强化园区建设,创建玉米大豆高产示范基地5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个,以科技提产量、促增收。四是强化基础建设促增收。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农增收的前提保障,高质量做好高标准农田2022年项目收尾和2023年项目建设,加快完成阁山水库蓄水验收,推进绥四公路改扩建项目,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五是落实扶贫项目促增收。持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用活衔接资金,因村制宜谋划产业发展,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稳定利益联结,确保产业项目良性运转,稳定发挥效益。
4.坚持建管结合,推进双修工程,努力在城市建设上取得新变化。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启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一是做优城市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二是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繁华大街、迎宾路、惠民路、丰收路“一街三路”整体改造升级,抓好体育广场改造,适当新建公共停车场,高品质建设人防公园。加快补齐雨水管网和排水设施短板,稳步推进供热二期、雨污分流项目建设,修建供热管网4.8公里,新建排水管道4745米。改造老旧小区10个,同步推进天然气入户。全力做好福泰嘉园回迁安置工作,确保734户居民如期搬入新居。三是细化城市管理。把城市打造成理想家园,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全面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物业提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调整优化社区网格,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让网格发挥更大作用。常态化抓好路面破损修补、公园广场修整、环境卫生清洁,推进街区微更新、微整治,依法规范管控焚烧祭祀用品、燃放孔明灯等行为,打造美丽街区和精品街道。坚持智慧化管理,启动实施雪亮工程建设,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5.聚焦群众企盼,补齐短板弱项,努力在民生改善上取得新业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第一,让就业更充分,更灵活。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育才强企、引才回乡等措施,持续提供“不断线”服务,统筹做好城镇困难职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第二,让教育更优质,更均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深化“县管校聘”等教育改革,实施“优才”教育计划,探索创新校长、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第三,让医疗更高效,更便捷。持续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统筹衔接,强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医药物资储备,不断提升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护理能力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高峰期,实现平稳转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健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长效人才引进机制,持续打造优势专科,全力培育培养名医。第四,让保障更健全,更到位。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更加关注“一老一小”群体,打造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全力保障低保、特困、优抚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护。强化退役军人保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第五,让文化更丰富,更亲民。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和宣传道德模范典型,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秧歌健身操等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