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筑基础,稳步实现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产量保持在11亿斤以上,生猪养殖量稳定在100万头、家禽饲养量稳定在7000万只以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3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持续壮大稻米、畜牧、蔬菜、南果梨农业优势产业链规模,构建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果蔬加工、肉食品屠宰加工、冷链储藏运输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释放“中国南果梨第一县”品牌效应,创建国家级绿色优质南果梨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南果梨、大樱桃、蓝莓、软枣猕猴桃等高效精品果园。重点推进投资2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中西部面积6万亩绿色高效棚菜产业区、5平方公里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带,推进中东部生猪、肉禽产业集群和中西部生猪、蛋禽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体验农业、认领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有偿流转、有偿使用、自愿退出机制,促进宅基地集约使用,探索农民增收机制的新载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功能,加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创收增收,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20家。
四是深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开展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12公里,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1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村内绿化隙地覆盖率达到80%,不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六)优生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涵盖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全面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细化扬尘源、燃煤源、工业源、低空面源的精准治理。加速推进治污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实施河流污染治理,确保海城河、五道河和解放河水质稳定达标。深入贯彻实施“绿满辽宁”工程,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和闭坑矿山自主修复。加大村屯绿化力度,完成造林2000亩,义务植树100万株。开展重点地块风险评估和土壤修复,加快构建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二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能耗下降3.2%的任务目标。加速新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三峡新能源海城15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扎实做好能耗“双控”工作,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努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七)提品质,优化城市建设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锁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持续优化城市空间。转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和乡镇美丽宜居村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实施海城河南岸开发建设,积极谋划争取将我市纳入国家重点示范地区范围。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开展广济医院周边小区、隆盛达周边小区、关帝庙桥南侧小区等3个开放式住宅区楼本体改造工程。推进田水北街、欣瑞路、广瑞路等道路及管线工程和世纪桥维修工程建设。深化城市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统筹完善农村垃圾改运体系建设,力争启动海城老尖山垃圾场。加速城区园林绿化,启动36万平方米海城铁西河南滨河公园建设,持续推进牛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孤山仙人洞遗址博物馆、海城双龙山体育公园、安东风韵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善水、电、燃气、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努力打造文明、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智能化公交体系和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转监管及供暖国有化运营,建设智慧停车项目。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各镇街垃圾转运站建设,完善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体制机制建设,出台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加强物业行业规范整治。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家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城区违建、空中飞线等专项问题集中整治力度,力争明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八)惠民生,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水平,以亲民为民的真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互联网 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应用,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众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二是繁荣社会事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辐射的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完成市中心医院南侧病房楼维修改造和市中医院铁西院区综合门诊病房楼建设。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西四中学教学楼和牛庄高中实验楼开工建设,确保岔沟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投入使用。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强化优质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