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通过“专家 执法”方式先后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攻坚月、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完成17家化工企业停产整顿、27家化工企业提质改造、91个高层住宅小区消防隐患排查治理、1.2万户燃气安全隐患整改、67家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7批次药品抽检、68户生产经营单位560批次食品抽检。生产安全、粮食安全、食药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农畜产品安全、消防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加强,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七)务求实效,自身能力全面提升
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政府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八五”普法全面实施,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4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一把手出庭应诉制度,区政府本级出庭应诉27次,胜诉率100%。重新确认执法资格主体2家,废止规范性文件3个。全面履行政务公开各项规定。法治政府建设得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第二督导组肯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1件、政协委员提案162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解决率分别为92.1%、91.9%。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和驻区单位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全区干部群众、驻区单位、驻区部队以及一直关心支持顺城发展的省市直属部门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三保”压力持续增大;二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重大项目支撑不够;三是制约发展的土地、规划、能耗指标等要素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推进顺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提质加速、行稳致远!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我们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决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以高质量营商环境、高质量项目投资、高质量园区建设,助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稳增长、惠民生、保安全,用满腔赤诚耕耘硕果!
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在区委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顾全大局、团结奋进、敢于斗争、实干争先,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勇担顺城使命、谱写顺城篇章,奋力夺取顺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胜利。
全年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域外引资到位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释放发展活力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继续落实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政策,大力培育省级“雏鹰”“瞪羚”“独角兽”和领军企业。组织企业做好科技项目申报,计划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围绕“三向培养”精准帮扶目标,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团对接,提供科技人才技术服务。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竭尽全力帮助企业组建创新联盟。
推动数字赋能支撑。实施“一网统管”平台二期升级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市域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防火防汛、大数据融合等模块。完善政务数据对接机制,打造“一人一档、一企一档”专属数字空间。以数字小城为依托,充分运用“互联网 ”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引领作用,打造全市数字产业基地。以永茂、抚挖为典型,巩固“5g 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建设成果。以台山村为基础,逐步扩大智慧社区(村)覆盖面。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评价标准》,整合全区智慧城市资源,争取进入全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行列。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完善高频事项清单,落实“首问负责”“否定备案”等制度,深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综合窗口改革,推动便民审批事项下沉,打造便利化、亲民化的良好审批环境。继续落实项目管家制度,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持续完善惠企政策清单,精准对接服务,全程帮办代办解决实际问题,让各类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对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政策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社会保障等实施“免申即享”服务,让惠企政策第一时间直达企业,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提振信心。
(二)强化项目支撑,壮大实体经济